【生活美學藍圖】室內設計,室內裝潢,空間設計
    關於我們   居家設計   裝潢流程   室內設計作品   室內設計技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老神秘的突尼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travel.163.com/15/1010/17/B5J52GLJ00063JSA.html"

突尼斯(Tunisia)位于非洲大陸最北端,北部和東部面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的西西里島相望,扼地中海東西航運的要沖,東南與利比亞為鄰,西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終于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藍白小鎮的氣息……對于很多中國游客而言,突尼斯的藍白小鎮并非陌生的地方,網絡上廣為流傳的關于這個以藍白色調為主題的小鎮的照片,無時無刻不向讀者們敘述這個小鎮的美好。如今,筆者則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這種藍白色調帶來的清新感。西迪布賽義德(SidiBouSaid)——這就是藍白小鎮的名字。從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驅車前往藍白小鎮,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左右。路途之中,曾聽說有的突尼斯人的工作地點位于突尼斯市,而家卻安在藍白小鎮。在抵達這個小鎮子之后,筆者才真正體會到這種“勞逸結合”的生活方式的讓人羨慕之處。依山傍水,遙望首都,面向地中海,藍白小鎮安安靜靜地坐落在藍天碧水的結合地。不見高樓大廈,落入視野的僅僅是低矮的樓房,整個小鎮的建筑風格透露出絲絲的低調與靜謐。白色的墻、藍色的門窗和柵欄……藍白的主色調不僅不顯單調,反而讓生活在鋼筋混凝土構筑的大都市牢籠中的外鄉客,感覺到一種簡潔和清新。很不巧合,筆者抵達藍白小鎮的時候,恰逢接連的陰云天氣。藍天映襯白云、碧水的一幕未能如期出現,這讓慕名而來的筆者頗為沮喪,大有定會空手而歸。但隨后漫步小巷,人隨心動,方能請傾聽到這個藍白世界的喃喃私語。如果喜歡清靜,那么你大可沿著靜謐而蜿蜒的小巷獨自漫步,感受這個地中海小鎮獨有的風情;如果你喜歡熱鬧,那么你可以去街邊的咖啡館點上一杯咖啡,選擇門外的一處桌椅,與操著不同語言的游人“侃侃而談”;如果你剛剛美美地飽餐了一頓,那么你則可以圍繞鎮子散步遛食,不要擔心迷路,當地友好的居民隨時可以為你指點方向。除了白墻、拱門、藍色的窗戶和柵欄之外,游人可以隨時隨地看到各家各戶門前或者墻頭種植的花花草草。綠色的草和各色的小花不僅沒有給藍白主色調“添亂”,反而更為鎮子增添了一抹絢麗的風景線。鎮子上的人家似乎都喜歡在門前住上那么一兩棵橘子樹,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橘子,那綠色樹叢掩映下的點點橙色,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欣喜感。漫步在小鎮的主街道,隨處可見游人如織。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或是帶著一份好奇把玩著街邊攤位上的工藝品和小裝飾品,或是連吆喝帶比劃與店家砍著價。另一吸引游人的景點是鎮子上最出名的面包圈店——一家如同小賣部一樣的不起眼店面,剛出爐的面包圈通常還未冷卻就已被購買一空。遠道而來的游人提著一袋面包圈邊走邊品嘗——所品味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這家古老面包店所見證的小鎮經歷的百年滄桑。或許很少有人會知道,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斗獸場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羅馬斗獸場,反而是坐落在突尼斯的一個小鎮上。這便是埃爾杰姆斗獸場。埃爾杰姆斗獸場建于公元3世紀初,嚴格來說,堪稱羅馬古斗獸場的“遠親”,見證了古羅馬帝國對這個北非小國的數百年統治。埃爾杰姆小鎮位于凱魯萬和蘇塞兩大城市之間,從前者驅車前往,只需半個鐘頭左右。距離鎮子尚且遙遠,就能看到靜靜矗立的仿佛要塞一般的埃爾杰姆斗獸場。說埃爾杰姆斗獸場見證了古羅馬帝國的興衰成敗并不為過。在1700多年前,古羅馬帝國在非洲大路上留下了這一建筑——如今被譽為世界三大斗獸場之一,其規模僅次于羅馬斗獸場。之后,隨著古羅馬帝國的沒落和分裂,對這個非洲小國的統治也日漸式微直至消亡,但埃爾杰姆斗獸場卻成為古羅馬人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150米長,124米寬,36米高,可容納近4萬觀眾……這一串數字無不說明了埃爾杰姆斗獸場的龐大。但真正身臨其境,方能感受到斗獸場的恢弘氣勢。拱門、廊柱和雕刻的特點讓埃爾杰姆斗獸場時時刻刻訴諸游客,自己身上所印下的羅馬印記。據說,這一橢圓形的競技場是用一塊塊巨石壘筑而成,而這些巨石則是由當時的奴隸從數百公里外的開采和搬運而來。這些巨石上,至今仍然保留著當時鑿過的斑斑痕跡。但更能體現歷史的,是埃爾杰姆斗獸場的真正用途——角斗。站在場內仰望四周高聳的看臺,仿佛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初王孫貴族的吶喊聲,以及野獸和角斗士的怒吼聲。經歷了千年風吹雨打的斗獸場,如今似乎仍然沖刷不掉那段歷史的血腥味道。當時用于關野獸和奴隸的地牢如今仍然存在,通過一段黑漆漆的階梯,即進入斗獸場的“地下世界”,游客完全可以感受到被關押于此的角斗士們當時的無助和掙扎。千年過后,古羅馬帝國的光輝散盡,埃爾杰姆斗獸場依然巋然不動,但卻也經受不住時間的消磨。穿行于如同城堡般的埃爾杰姆斗獸場,舉目可見高大的廊柱和拱門被損毀后的景象,頗有些“斷壁殘垣”的意味。而在“斷壁殘垣”間,游人時不時可見到鴿子棲息于此。“和平信使”與充斥血腥暴力的競技場相應相稱,不由讓人激起些許對歷史的思考。埃爾杰姆斗獸場的光輝不在,但是橫臥身邊的小鎮卻日漸繁華。透過廊柱間的空隙,小鎮的繁華即進入視野之內。車水馬龍,行人如簇,已經很難分清究竟是眼前的龐然大物見證小鎮的興盛,還是小鎮見證了斗獸場的成敗。在1979年,埃爾杰姆斗獸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這個小鎮也因為這座被譽為“羅馬帝國在非洲的標志和象征”的斗獸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眾多的外國游客的光顧。對于眾多的中國游客來說,三毛一本《哭泣的撒哈拉》似乎激發了更多的冒險者心底的那份期望。荒涼蒼茫向來是大漠的寫照,但如果在大漠行進的游人突然發現一處可供歇腳的酒店,那份心底的欣喜之情可能是旁人誰都體會不到的。3輛車、11人——我們從杜茲出發,前往尋找著出撒哈拉沙漠中的歇腳之處——“火星”帳篷酒店。杜茲只是突尼斯南部的一個小鎮,規模小,不起眼。但是它的名號可不小,因為最靠近撒哈拉沙漠而被譽為“撒哈拉的門戶”。我們在這個小鎮補充“糧草”之后,開始向撒哈拉腹地行進。外來的游人不僅很難找到“火星”帳篷酒店的位置,甚至有可能自己迷失在沙漠中,這是隨行的導游在途中告訴大家的。在隨后的行程之中,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警示。撒哈拉沙漠中根本沒有路,四周盡是無邊無垠的沙海和連綿起伏的沙丘。好在向導駕駛前車開路,我們一路緊緊相隨,唯恐在這沒水、沒電、沒信號、沒網絡的荒涼之地走丟了自己。10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乘車顛簸了3個多小時,終于趕到了目的地——“火星”帳篷酒店。“歡迎來到火星”——帳篷酒店外的迎客牌上中英文標注的歡迎語讓遠道而來的我們頓時語結,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標志牌之后則是帳篷酒店的“真容”,一片星星點點的白色帳篷組成了這處大漠中的遮風擋沙之所。60頂帳篷、160個床位——這是帳篷酒店的老板RiadhMnif所描述的這家完全生態風格酒店的規模。掀開帳篷,首先印入視線的是一套讓人舒心的寢具——柔軟的大床、沙發,細心的老板甚至還配置了衣帽架、地毯、臉盆架和燭臺。沒有燈火通明、沒有熱鬧喧囂,一切都顯現出天然原始的風格,讓游人盡棄世俗的牽絆和掛念,完全融入到這一最自然的憩息之地。運氣很不錯,我們抵達帳篷酒店的時候即將迎來日落。靜靜地坐在沙丘之上,看著太陽緩緩地躲進地平線之下,紅霞染遍天際。隨后,夜幕慢慢籠罩了整個營地,夜空中的星星日漸明朗。酒店“餐廳”門外的空地上已經升起了篝火,外來的游人坐在木制的躺椅上,愜意地喝著咖啡,與操著不同語言的游客聊著各自的見聞。2月末,夜間的撒哈拉,陣陣涼風吹來,但我們已經顧不上裹緊外套,注意力全都被酒店的“特色晚餐”所吸引。酒店的“大師傅”親自露天表演“烤大餅”,將已經燃燒近一個鐘頭的火堆挪開,挖出一個直徑半米左右的淺淺沙坑,然后將揉好的面餅放入其中,之后輕輕覆上一層薄沙,再將火堆移回原位。在閑聊中等待半個多小時之后,散發著香氣的烤餅“出爐”了。對于很多游客來說,憩息帳篷酒店可能更多的是感受到辛苦尋覓之后,獲取目標的刺激感。但當你融入這種生存風格之后就會發現,在這沒水、沒電的地界,許多俗世的煩惱也隨之而去。你所要做的,就是感受大自然賜予的那一份輕松和恬適。此“麥地那”非彼麥地那!在阿拉伯語中,“麥地那”偏向于“老城區”的解釋略多一些。在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市,就有一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麥地那”。這是該國境內7個保存相對完整的老城之一。從卡斯巴廣場出發,經過財政部、內政部等一眾政府部門的門口,我們見到了充滿阿拉伯氣息的麥地那。老實說,初次見到突尼斯市的老城區時,第一感覺是我來到了一條滿是古老阿拉伯風情的步行街。這里集中了住房、店鋪、作坊,商品種類繁多,密密麻麻的小商鋪琳瑯滿目,手工編織的精美掛毯、手工制造的精致小飾品應有盡有。但是,切記按捺住獵奇的心思,因為游客極有可能迷失在這彎彎曲曲如迷宮一般的麥地那。突尼斯市的麥地那由蜿蜒的小路和拱形的通道組成的,3-4人并肩寬的小道曲曲折折不知通往何處,而且中間往往還會分出一些岔路。不過,迷路之后你可以詢問身邊經過的當地人,他們會熱情地為你指明道路。彎彎曲曲的小道兩邊是矮矮的白色小樓房,樓房底層則開辟成為大大小小的掛毯店、飾品店、銅器店、銀器店和皮革店,店鋪的老板熱情地用各個國家的語言喊著“你好”,時不時會招攬過往的游客到店中觀賞自己的商品。對于初來乍到的游客來說,這兒的大小店鋪看起來似乎都一樣,因而千萬別想以某家店鋪為參照物來尋找同伴或者約定碰頭地點,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的方向感,大同小異的伊斯蘭風格足以讓你在這個迷宮中不停地打轉。麥地那雖然繼承了古老的氣息,但其生活節奏卻無處不透露著閑適與悠然。麥地那并非只是游客們光顧和參觀的場所,當地人在其中也有自己的消遣地,最為典型的就是水煙館。如果你在小道上,看到有那么三、兩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圍著一張小桌抽水煙,那么附近一定會有一家水煙館。館內沒有我們常見的“煙霧繚繞”,老人們悠悠然地聊著天、抽著水煙,興起時還會熱情地邀請好奇的游客抽上兩口,并與游客合照。乘坐“紅蜥蜴列車”觀賞峽谷風光是突尼斯的特色旅程之一。時長2個小時的旅程,讓游客盡享塞勒德家峽谷中的奇特地貌。作為在沙漠與峽谷間開行的旅行列車,“紅蜥蜴(LezardRouge)”的名稱再恰當不過——深紅色的車身穿梭在土黃色的峽谷之中。這條狹窄的線路是19世紀末由法國人修建,并用于運輸磷礦,而“紅蜥蜴列車”則是后來法國送給當時的突尼斯國王的禮物。在20世紀末,突尼斯對這條線路進行了改造,“紅蜥蜴列車”經過翻修之后則被用于供游客參觀和游覽。如今,乘坐“紅蜥蜴列車”觀賞峽谷風光成為了眾多赴突尼斯旅游的游客必選的項目之一。深紅色的車身、黑色的鐵鑄擋板欄桿和腳踏板,以及車內古香古色的燈具和飾品,讓游客情不自禁地回憶起昔日這輛列車的莊重典雅。在游客悉數登上列車之后,“紅蜥蜴”冒著黑煙開始了自己的行程。告別小鎮之后,列車載著游客一路翻山、過隧道駛進了塞勒德家峽谷。透過窗戶,游客可以觀賞列車兩旁峽谷特有的風光——或是一望無際的戈壁上沙丘起伏,或是一彎流水從刀削斧劈般的陡壁間流出,或是巨石聳立,一切仿佛只應出現在電影之中。列車偶爾還會穿過隧道,激起的氣流迎面吹來,甚至讓呼吸也變得急促。臨近終點的時候,視線中一望無際的戈壁變換了背景,陡峭的絕壁矗立在軌道兩側,大自然的恢弘氣勢盡顯無遺。列車抵達重點之后,會停車大約10分鐘,游客可以下車用相機記下兩旁的阿特拉斯山脈的風光以作留念,也可以靜坐車上感受微風吹拂的喜悅,讓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但是,滿心歡喜的游客可千萬不要因為流連忘返,而忘記登上返程的“紅蜥蜴列車”。對于熱衷環球旅行的背包客來說,突尼斯南部的馬特馬他(Matmata)地區并非陌生的地方。對于不熟悉突尼斯的人來說,馬特馬他稍顯“遙遠”,但當聽到以下消息的時候,可能會恍然大悟——曾經一度風靡世界的科幻系列電影《星球大戰》的拍攝地就位掩藏在馬特馬他的沙漠中,天行者的家鄉達度尼星球的外景就取自于此。地勢起伏不平,寸草不生,宛如月球表面,這就是這片沙漠的寫照。一眼望去,視線之內盡是沙丘起伏,或許這就是當初《星球大戰》的導演選擇此地作為外景的原因之一。掩藏在沙漠中的《星球大戰》拍攝場址占地不大,約有1公頃左右。人工砌筑的方底圓頂房屋完美地構筑了《星球大戰》所需要的村落場景,但經歷近20年的風吹沙蝕,許多房屋如今出現了破損。漫步在這個小村落,感受著其獨特而質樸的氣息,突然對《星球大戰》中的場景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些早有準備的游客甚至實現備好了經典的暗紅色披風,身著這一裝束徜徉在村落間,來尋找那已經失去已久的“星戰”記憶。依沙丘而建的村落,為當初的拍攝工作提供了極佳的拍攝位置。為了打造這一景點,突尼斯政府經常將一些重要的音樂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地安置于此。我們趕到的時候,正趕上當地籌備一場傳統音樂與電子音樂相碰撞的音樂節。正在搭建舞臺的工作人員不僅不介意我們這群陌生人的到來,反而熱情地邀請我們四處參觀。“音樂節不需要購買門票,無論是游客還是當地人,誰想來觀看都可以過來。”我們的司機馬哈森笑著告訴我們。但遺憾的是,這場音樂節的籌備工作需要持續近一周時間,我們只得與這場盛事擦肩而過。杰爾巴島位于突尼斯東南部海域,面積約為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萬,堪稱地廣人稀。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則”,杰爾巴島充分利用了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條件,吸引了大量外國游人的到來。杰爾巴島距離撒哈拉沙漠并不遙遠,但二者的風景與特色卻截然不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杰爾巴島港口曾經一度是海盜和地中海各強國覬覦的對象,如今的杰爾巴島則成為了眾多游客游覽和參觀的熱點地區。杰爾巴島港口水淺、海面平靜,非常適合出海游玩。突尼斯借此把杰爾巴島打造成為了一項旅游資源——慕名而來的游客可以乘坐“海盜船”暢游地中海。乘坐當地漁民駕駛的海盜船,游客可以盡情欣賞如畫般的地中海風景,還可以隨漁民撒網捕魚,共享收獲的樂趣。興起的漁民有時還會拉上游客,以頗具當地特色的舞蹈來表達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乘坐海盜船體驗地中海風情并非杰爾巴島地區的唯一標簽,乘船出海的游客還可以中途登陸火烈鳥島,享用這個地中海小島特有的美味。火烈鳥因其展翅時所顯露出來的紅色如火的羽毛而得此稱謂,火烈鳥島是火烈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我們并未能在2月份的島上見到這一美麗的鳥兒,遺憾之余,卻在島上享用了一頓別開生面的午餐——烤魚烤螃蟹,備感欣慰。當然,美麗而靜謐的杰爾巴島不僅于此。你還可以乘坐輪渡——免費的,感受當地民眾的生活節奏。客滿之后,渡輪開動了。攀上渡輪的高架橋,坐在座椅上和當地民眾一起駛向海的對岸。你可以享受陽光的暖照、海風的輕撫,還可以與當地人閑聊打發時間,盡情地融入到當地的生活節奏之中,讓自己的心靈盡享閑適與愜意。游覽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遺址是必去景點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迦太基舊址風光秀麗,還因為這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址,記錄了一千多年的迦太基文化和歷史。迦太基古城遺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約17公里處。迦太基帝國是腓尼基人于公元前8世紀建立的城市國家,曾一度國力強大,但后來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打敗。迦太基城隨后遭羅馬軍燒毀,夷為廢墟。“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的城市。關于這個城市,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這樣一個曾經的強盛帝國的創始人是一位名叫艾麗莎的漂亮公主。為了逃避王室的追殺,她帶著隨從乘船西渡來到迦太基,并決定在此地建城。然而這樣的舉動惹怒了當地的貴族,根據當地柏柏爾人的習俗,禁止外來人占有超過一張牛皮大小的地方。機智的艾麗莎則從這一習俗中找到漏洞,把牛皮剪成一根根又細又薄的皮條,用皮條圍圈,并最終獲得了建城所需的地盤。現在所見到的迦太基古城遺址,由羅馬人在公元前146年-公元439年占領時期重建。從殘存的遺跡可知當時規模龐大、配置完善。經過1800多年的風吹雨打之后,當時的一些城墻、宮殿、住所、防御工事以及港口等建筑如今依稀可辨。突尼斯政府正籌劃把整個迦太基古城建成一個“國家考古公園”,以保全這一偉大的古跡。踏上這個古邦的遺址,隨處可見零星散落的碎石斷柱。透過殘存的厚重墻基、粗大但雕刻精美的圓柱,依稀可聯想當初的帝國盛況。遺址處建有迦太基博物館,掩印在一排青蔥的松樹之后。博物館收藏有迦太基考古區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資料,向參觀者一一展示當初的繁榮景象。憑欄眺望遠處,忙忙碌碌的迦太基港則呈現出一副繁華景象,仿佛走出了那段征戰不斷的歷史。而腳下的遺址卻依然沉浸在回憶之中,向游人敘述著千年前的輝煌。凱魯萬位于突尼斯的東北部。從城市的角度來講,凱魯萬無論繁華程度還是規模,似乎都很難與北部的突尼斯市、東部的蘇賽以及南部的斯法克斯一較高下。但就是這么一座城市,卻承載著阿拉伯世界第四大圣城的美譽。凱魯萬城內清真寺星羅棋布,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位于城東北隅的奧克巴清真寺,在當地又稱為“大清真寺”。擁有北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清真寺的奧克巴,也因此與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齊名。奧克巴清真寺是公園700年前后阿拉伯人“西征”的產物。經過多年征戰征服了突尼斯土地上的柏柏爾人之后,阿拉伯人開始在這片北非的土地上傳播自己的文化、藝術和宗教。作為伊斯蘭教象征的奧克巴清真寺隨之誕生。

關鍵字標籤:北非突尼西亞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