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news.163.com/17/0628/04/CO07N0B8000187VG.html
(原標題:滬共享雨傘一把難尋OTO雨傘:遺失率近“百分百”)據《勞動報》報道,申城的梅雨季已至,時斷時續,忽大忽小的雨水,常讓市民們猝不及防。在不少市中心區域,市民因雨水而滯留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按理,此刻應是共享雨傘發揮作用的最佳時段,可市民向勞動報記者反映,與密密麻麻的單車相比,“共享雨傘”一把難尋。記者了解到,由于共享雨傘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少有大額的融資,企業也因此縮手縮腳,投放量更是極其有限,無法起到集聚效應,而有計劃的企業,投放日期也一推再推。另外,共享雨傘還面臨著道德風險的考驗,雨傘的遺失率居高不下。 OTO雨傘:遺失率近“百分百”其實,在今年5月下旬,已有公司在上海投放過“共享雨傘”,但上線僅一天,便受制于多方因素被“叫停”。彼時,魔力傘、OTO共享雨傘等紛紛表示,將在6月登陸上海,但至今難覓蹤影。記者了解,盈利模式模糊是各家公司難以實現快速、大力推廣的原因。“共享雨傘會有它的市場,因為我們總是‘傘到用時方恨無’!”OTO共享雨傘創始人劉開儉向勞動報記者分享了他的創業經歷。2015年,他突逢暴雨,又沒有帶傘,為了應急,只得在便利店,花高價買傘。當時,劉開儉意識到,將雨傘共享起來,會是一個突破口,而2016年共享單車逐漸被認可,更堅定了他的決心。“目前主要還是盈利模式模糊,共享雨傘究竟該如何共享,還需要花時間去摸索。”劉開儉指出,租金該不該收、有樁還是無樁、是否需要定位及投放多少數量才合適等,公司都在逐個試點,而整個行業目前也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可以參考。或許,正是由于看不清楚未來的盈利方式在哪兒,在共享雨傘領域,目前尚無較大規模的融資產生。6月初,劉開儉在上海投放了100把免押金、免收費、不設密碼的“三無”雨傘,結果雨傘全部遺失。6月中旬,又是100把,結果遺失率再次接近“百分百”。“積極的看,這證明了雨傘的需求,但道德風險對于項目而言,高了一些。”他表示,后期再推廣時,可能會采用有鎖或有樁的形式。談到企業的盈利模式時,劉開儉介紹,共享雨傘只是平臺的業務之一,希望通過雨傘的分享,能吸引一些廣告投入。至于雨傘市場的規模,他坦言,“這個問題很復雜,一時難以說清。” 魔力傘:商場寫字樓租金太高“梅雨季是最佳的使用點之一,從需求上,共享雨傘是站得住腳的,不是一個‘偽需求’。”魔力傘創始人沈巍巍向勞動報記者透露,魔力傘將于7月初或中旬登陸上海。然而,這與原定的時間要推遲了半個多月。推遲的原因,是鋪設的成本過高。沈巍巍向記者透露,魔力傘是主打有樁的共享雨傘,原計劃是瞄準商場、寫字樓等人流密集區,但有樁的設備入駐這些地方,物業都要收取一定的租金,有些高得離譜。“雨傘本身的押金和使用費都不高,鋪設成本過高的話,很難長期盈利。”沈巍巍表示。 “端口化”“小而美”或是出路“共享雨傘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要解決如何流轉的問題,特別是借與還的問題。”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田林指出,雨傘不同于單車,一旦使用者隨意丟棄起來,下一個用戶就無法順利共享,也就無法實現流轉。因此,田林建議,共享雨傘最好應實現“端口化”管理,將歸還地點固定化,讓市民清楚的知道,在哪里可以使用共享雨傘,在哪里又可以歸還。至于共享雨傘的市場規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向華認為,由于市民在雨天的出行方案較多,導致雨傘有較高的可替代性。因此,她指出,共享雨傘市場的規模,更適合應對特定的消費場景,比如應急或短距離出行等,企業一味追求做大做多,未必明智。
關鍵字標籤:自動雨傘推薦
|